什么是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如何申请认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
发布日期:2022-04-08 15:23:10 浏览次数: 来源:政府政策研究组
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是指制造企业内外部通过对数字化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高度协同,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
化规划、决策、执行智能制造体系,从而实现工厂全部业务流程一体化运作,在生产、经营、设计、决策、产品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方面有较突出的示范作用的企业。此次申报的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共分一级、二级、三级,共计三个等级。
1.申报条件
1.1申报单位须为在佛山市内依法设立满1年或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经营良好的制造业企业。
1.2申报单位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2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在“信用广东”网站3上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信息。
1.3申报单位已制定完整的数字化智能化工作制度,建立了专项组织实施机构,编制了专项发展规划。
1.4申报企业通过开展系统集成、数据互通、人机交互、柔性制造以及信息分析优化等手段,实现对多个数字化车间的统一管理与协调生产。
1.5一级、二级、三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
1.6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需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6.1企业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
1.6.2企业符合以下标准:
1.6.2.1固定资产累积投入4不低于5亿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和软件累积投入不低于
5000万元;
1.6.2.2企业上一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30亿元;
1.6.2.3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后财务和运营效益提升不低于20%;
1.6.2.4具有良好的数据采集和应用基础,数字化装备5数量占生产装备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
70%,数控设备联网率不低于70%;
1.6.2.5主要聚焦于工厂内部或产业价值链上数字化应用,并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有深入的数字化应用实践。在工厂内部应用场景包括通过信息化系统(如MES)实现了数字化装配和加工、
数字化设备维护、数字化绩效管理、数字化质量管理等;在产业价值链间应用场景包括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供应商网络的全连接、端对端产品开发、端对端规划、端对端交付、客户连接性等;
1.6.2.6企业所属集团或自有工厂拥有不少于1个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为整个工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保障,并在上一项要求所列的应用场景中有不少于3个方向深入的实践(如
工厂建设有生产全流程数字孪生体,通过数字孪生实现设备的全天候智能维护,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1.6.2.7在创新商业模式(如小批量个性化定制)、产能释放(数字化与柔性生产相结合,提高生产力)等方向奠定基础,并在相关领域取得应用实效;
1.6.2.8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7二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7.1固定资产累积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和软件累积投入不低于
1500万元;
1.7.2企业上一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2亿元;
1.7.3企业生产制造流程能够达到较高标准化,拥有自动化生产线;
1.7.4工厂网络条件满足工厂数字化实施部署需求;
1.7.5具有良好的数据采集和应用基础,数字化装备数量占生产装备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60%,数控设备联网率不低于60%;
1.7.6能够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施设备能耗的实时在线检测和控制,并实现现场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设备运维与产品质量跟踪追溯、优化控制和集约化生产;
1.7.7通过信息化系统(如MES)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并实现了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工厂生产操作、生产管理、管理决策三个层面全部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构建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体系;
1.7.8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7.9降本提质增效的效果明显,包括运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不良品率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等。必须提出不少于5项可量化、可考核的效益指标。
1.8三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8.1固定资产累积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和软件累积投入不低于
1200万元;
1.8.2企业上一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
1.8.3企业生产制造流程能够达到基本标准化,拥有自动化生产线;
1.8.4工厂网络条件满足工厂数字化实施部署需求;
1.8.5具有良好的数据采集和应用基础,数字化装备数量占生产装备总数量不低于50%,数控设备联网率不低于50%;
1.8.6能够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施设备能耗的实时在线检测和控制,并实现现场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设备运维与产品质量跟踪追溯、优化控制和集约化生产;
1.8.7通过信息化系统(如MES)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并实现了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工厂生产流程的闭环管理;
1.8.8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8.9降本提质增效的效果明显,包括运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不良品率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等。必须提出不少于3项可量化、可考核的效益指标。
2.申报流程
2.1申报通知。本细则有效期内,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每年发布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时间及申报材料编制要求。
2.2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申报同步进行的方式,申报单位按申报通知要求编制材料,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佛山扶持通平台”提交申报材料电子版,并通过平台打印纸质申报材料(一式3份)提交至企业注册地所在的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济促进局),逾期不予受理。申报单位对申报项目及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负责。
2.3项目推荐。各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济促进局)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同意推荐的在申报材料封面“推荐单位”及申报材料“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济促进局)审核意见”
上分别盖公章并加盖骑缝章,按申报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连同推荐函、项目申报汇总表、申报材料报送至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逾期不予受理。
2.4组织审核。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将采取书面评审、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请申报企业配合做好审核工作。
2.5评审公示。评审结果在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网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如对公示的结果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以实名方式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全国企业院校 专业政策咨询 企业补贴申报 项目申报代理服务等
联系专才:13570107737(微信同号)


广州市南沙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入库要求、申报时间、支持标准50
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通知现将《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组织2023年省市专项资金(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入选项目库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提交申报材料,并对申报项目及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负责。项目申报须通...(277 )人阅读时间:2022-07-112022年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条件 项目申报流程
专才管理(专注于政策项目服务、资助补贴申报等)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的相关信息,让大家一目了然!项目申报条件、依据及内容(一)申报项目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申报项目属于市重点产业园区内的道路、绿化、环保、供水、排水、供电...(372 )人阅读时间:2022-04-04广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认定流程以及补助政策 补贴300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工作部署,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广东计划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支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项科学考察等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广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认定流程以及补助政策申报方式及时间通过“广东省网上办事大...(568 )人阅读时间:2022-03-17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项目申报流程、条件、资助政策100
专才管理(专注于政策项目服务、资助补贴申报等)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项目的相关信息,让大家一目了然!一、重点支持方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聚焦先进制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大数据、光电、半导体、碳基...(264 )人阅读时间:2022-04-06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利用外资奖励项目 发展专项资金扶
很多朋友问专才网,关于“ 发展专项资金 ”,专才网详细为你解答:办业务最好还是找第三方机构进行业务办理,因为他们精通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好你的业务问题,想要申请专利、商标、补贴项目、资质等,可以百度搜索:【专才网】进行...(129 )人阅读时间:2023-10-232022年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间 佛山市高新技术申报程序
2022年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间2022年我省高企认定申报在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以下简称“省阳光政务平台”)开展,全年分3批次受理,每家企业只能申报1次。申报模块开放申报时间自2022年5月5日起。第一批申报时间安排:企业在“省...(319 )人阅读时间:2022-05-07珠海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流程、申报时间、奖励补贴800万
网上申报地址及流程请有意向申报的企业登陆珠海市财政惠企利民服务平台,选择对应项目申报,按照申报系统填报要求上传项目申报资料,上传资料必须清晰完整、符合要求,按规定提交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审核。企业网上申报时间及市工信局审核时间(一)企业网上申...(281 )人阅读时间:2022-07-07广州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申报条件、程序、材料、时间
申报条件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88号),自2022年起,不再统一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评审,实行“条件控制、科学评估、动态管理”的方式,灵活、高效、便...(279 )人阅读时间: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