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两化融合 企业两化融合贯标需要具备的条件_专才网
专才网专注于国际专利申请、知识产权、项目申报、政策补贴咨询、申报代理服务、项目认证、财税管理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18024531146
(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 专才网 > 专才资讯 > 常见问题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两化融合 企业两化融合贯标需要具备的条件

发布日期:2023-05-22 10:44:16 浏览次数: 来源:小编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部分企业依照上述定义,贯彻落实其该项标准的,就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让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落地生根的过程,并申请第三方的两化融合评定机构来现场审核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两化融合贯标。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两化融合 企业两化融合贯标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解决了为什么要去做贯标这一个问题之后。很多企业就会去问,什么样的企业才可以去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我们企业符不符合贯标条件?这些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两化融合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即在当前软件产业高速发展,大数据渗透各行各业的环境下。传统制造企业在传统工艺及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去吸纳这些软件、平台等信息化工具用来武装自己的硬实力。

也就是说,只要传统制造企业采用了一些信息化软件去辅助自己企业管理、研发、生产、销售的水平及效率,就达到了两化融合贯标的基础要求。

这里简单说下,两化融合贯标程度分4个层次:基础提升、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单项应用是个门槛,到达这一步,我们可以去进行两化融合贯标。详情请咨询专才网。

两化融合贯标的条件.png

企业两化融合贯标需要具备的条件

GBT/2300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说明贯标企业不限制行业,不限制规模。但是两化贯标存在一个通过率的问题,所以稍具规模企业贯标过程中通过率会高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成效比较显著,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

3、企业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类型企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

4、企业人数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曾经做过一个汽车配件产品生产的企业,设备高度自动化。工厂人数在60人。虽然两化融合不限制企业规模。为了增加通过率,两化融合需要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岗位职责的变更或者人员的减少。

5、企业销售收入

体系对销售收入没有具体要求,如果企业限定在50-100人左右,销售收入一般在2000万以上了。

6、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或者将要上的信息化系统详情请咨询专才网

两化融合最终审核是打造的新型能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

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需要涉及到生产模块的使用)、

PLD/PDM(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

设备安全管理软件(煤矿,化工行业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类型的软件)、

外贸订单销售管理(出口工厂专门用来进行销售管理的软件)、

企业特有的能提高生产力,降本增效的各种信息化系统。

最理想的信息系统是工业控制系统。

生产设备可以互通互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进行所有设备管理。

7、财务的持续保障

两化评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建议20W元以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8、信息化安全方面

此项是需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最好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当然,不满足以上条件的企业也是可以申报的,但是在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可能就会比较繁重一些,具体需要如何准备就还是建议大家来咨询,毕竟专业的事交给我们专业的人会比较靠谱。

以上是对单项应用的一些列举,达到这一些条件之后,就可以去做两化融合贯标。如果条件允许,这个条件包括了企业资金实力、员工总体素质等等。当然,最好的还是建议企业采用ERP管理系统,去把这些单项应用给嫁接起来,最终实现一个虚拟的管理组织架构。涵盖财务、销售、生产、研发、仓库等等所有部门。形成这样一个局面,领导一个任务,传遍全部部门,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及时汇报各个部门情况,相互之间,查漏补缺,优势发展实施监督的局面,全面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到了这一层次,也就初步到达了第三步综合集成。

两化融合贯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去策划→实施→测评→改进→策划的一个循环过程。并不是说贯标完了就放弃这个管理机制。而是要以战略目标为前提,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所以我们从基础建设开始做起,先培养这种意识,在引进这些信息化工具,再实现信息化能力。贯标成功以后,仍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改进,最终实现协同创新。

两化融合申请联系:13570107737(微信同号)

专才咨询热线:400-9692-949

全国企业院校 专业政策咨询 企业补贴申报 项目申报代理服务等

联系专才:13570107737(微信同号

专才管理官网

 更多资讯
  • 品质服务

    一站式服务 专业政策解读

  • 全程跟踪

    全程跟踪 全程服务

  • 共担风险

    不成功可获赔偿

  • 免费售后

    完善的售后体系